2018/8/23
原创: 青藤老崔 青藤玉舍
问:我们什么时候才会面对真实的自己?
答:上厕所的时候。
裤子一提,
洗手液一挤,
听着哗哗的水声,
抬头一看镜子,
那就是真实的自己。
或者说是自己最原始的人设。
出了卫生间,
低头看看“门儿”有没有关好,
从那一刻起,
活的就是社会人设,
就是一个又一个标签。
有自己贴的,
也有别人增的。
比如我的标签:
玉雕匠,国非遗,大师,人民艺术家,
特级厨师,A级驾驶员,青藤玉舍扛把子,
踢球如梅西二舅,脸帅如谢霆锋三哥。
等等等等,太多了。
所以有时候,
我会燃一炷香静夜思:
人活一世就是个去标签化的过程。
年轻的时候,
喜欢身份多,标签杂。
上到各路响亮大师,
中到各类协会理事,
下到街道办事处安全员,
除了国家元首不敢印,
其他都能在名片上招呼。
只是名头再多,
也压不住一颗浮躁孟浪之心。
其实也正常,
那会心里忌惮,
就怕:
“天下有人不识君”。
毕竟出了名才能出货。
所以酒肆之间,莺歌燕舞,
一处风雨一抹泪,
一把鼻涕一袋烟。
唯得道一人者鸡犬相闻。
后来慢慢有了个认识,
“做事之前先学做人”这句话虽有道理,
但顺序其实应颠倒。
做人之前先把事做好。
业精方能人精,
才情创造人情。
有逢源之力,有结伙之道,
有上下玲珑之技,
有左右打点之脑。
可以,牛逼,
但是练拳不练功,
就怕最后一场空。
因为没有,
持之以恒,历久弥新之业。
子不是曾经曰过吗:
人叫人千声不语,
货叫人点首自来。
脑袋削的跟尚方宝剑一样,
也未必成大功名。
千日埋头才能一朝出头。
这个理儿明白以后,
心就踏实了,平衡了,少崩了。
跟玉死磕,跟设计玩命,跟自己较劲。
满意的作品越来越多了,
名片上的称号越来越少了。
到最后,只剩一个名字,
那就是最准确的标签。
此处需要话锋一转,
是不是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为甚。
不尽然,
该争取的一定要争取,
事做的漂亮,
人也要做的通透。
只有业精于勤,
最后人毁于傻,
可不行。
苦熬苦业与洞明练达,
得前赴后继地修炼,
缺一不可。
手艺好,
谁不想多几个大奖状,
奖杯与酒杯共舞的日子,
谁没经历过?
鸡汤喝的滋润,
捞点鸡肉。
把专业之事做好,
而后修炼成人,
我感觉就是这个顺序。
咱们看电影电视剧,
经常会听到一句台词:
“给你一炷香的时间...”
一炷香时间是多久?
从历史学、人类学、物理学的角度讲,
一炷香差不多半个时辰,
也就是一个小时。
当然,
咱们现在点一支奇楠最多十几分钟。
这些都不重要。
重要的是,一炷香,
是决定成败的时间。
这一炷香的剧情是很丰富的,
正义打败邪恶,
英雄救得美人,
运宝藏,拆炸弹,
星爷的经典:
“四分之一炷香之后,
那把剑的女主人将彻底的爱上我”。
十月怀胎,一朝分娩,
咱们有多少事,
经年累月,问成功与否,
就在燃尽一炷香的时刻。
台上一炷香,
台下一辈功。
其上刻字曰:
“弯弓辞汉月,插羽破天骄,
芳百代,九州崇。”
《香插-百代大成》
“一炷香功夫”,
在玉雕创作过程中,
体现的特别明显。
一件作品从选料到设计,
出胚制作,精刻打磨,
数天数月,甚至数年,漫长往复,
最后成于一处点睛,
也可能毁于一个打孔,
甚至败给一个一条潜伏的水线。
这些决定的瞬间,
往往在一炷香时间里发生。
所以咱每天的修炼,
就是为了把握好,
最关键的“一炷香功夫”。
大成。
就问你们,
这香插广告做的服不服。
有朋友问:“老崔,这香是斜着插。”
是不是设计独到,思维新颖,创新无边。
其实没那么玄乎,
斜着插,因为没打眼儿。